牛根生,蒙牛集团创始人,老牛基金会创始人、名誉会长,“全球捐股第一人”,入选“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”。
牛根生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企业家,第二阶段是慈善家。他曾说:“我前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己来实现度人,后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人来实现度己。”
牛根生的前半生,可以概括为“三步走”:
第一步,财聚人散,财散人聚,伊利率众建奇功,百年蒙牛创始人;
第二步,从无到有,从有到无,中国乳业领头牛,全球捐股第一人;
第三步,推己及人,推人及己,山好水好心情好,哲学园中放牧人。
他于1958年1月25日生于呼和浩特。出生不久,为生活所迫,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。1978年参加工作,成为一名养牛工人。1983年进入乳业工厂,从基层干起,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(同时也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),成为“中国冰淇淋大王”。他1999年离开伊利后创立蒙牛,后用短短8年时间,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、中国乳业总冠军。蒙牛集团被全世界视作中国企业顽强崛起的标杆,“蒙牛现象”成为经济界最热门的专有名词之一。蒙牛产业链上联系着百万奶农、千万股民、数亿消费者,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“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”,并被评为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。2006年,《财富》杂志首次发布“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”排行榜,海尔、联想、宝钢、蒙牛位列前四位。2007年,在“新浪网络盛典年度评选”中,蒙牛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品牌之一。2007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命名为“首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”。2009年,在节能减排20佳企业评选活动中,蒙牛位列中国节能减排20佳企业第二位。 牛根生的座右铭是“小胜凭智,大胜靠德”,信奉“财聚人散,财散人聚”的经营哲学。在1999年至2005年担任蒙牛总裁期间,他把自己80%的年薪散给了员工、产业链上的伙伴以及困难人群。
牛根生不仅创造了商业传奇,而且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,在慈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牛根生对公益慈善事业特别是环保事业、教育事业的关注是一贯的,在他捐献股份之前,无论个人还是企业,都积极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方方面面,对整个社会起到了示范、带动作用。这一传统,最终导致他捐出全部股份,专用于公益慈善事业。
2005年后,牛根生逐渐向“专职慈善家”的身份过渡。他不仅捐出了自己在蒙牛集团的所有个人股份,而且一手创办了以“发展公益事业,构建和谐社会”为宗旨、以“面向环境保护事业、面向文化教育事业、面向医疗卫生事业、救灾帮困及其他公益慈善事业”为慈善对象的老牛基金会。这一立会宗旨和“四个面向”,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“面向何方”具有全面的引领示范作用,特别是:面向“环境保护事业”着手帮助解决的是关乎子孙的“未来问题”。
早在2008年1月北京大学举办的“新年慈善酒会”上,牛根生就宣称,目前的公益慈善模式有三种:一是“输血式”,二是“造血式”,三是“基因式”。这三种老牛基金会都做,但将来以“